习大大指出: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近期,智慧芽出品了高端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报告,将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全球和中国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专利的角度,探讨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壁垒和国内公司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核心数据:
1)2016年全球影像诊断设备销售额达365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销售将达到400亿元。
2)目前,全球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专利已超过16万件
3)该领域日本的专利拥有量居全球第一,为5万多件,占全球总量的30%;排名第二美国,拥有专利量达到3万多件;中国拥有的专利量有1.6万多件,排名第三,占全球总量的10%。
核心观点:
建议:国内企业应更多的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合作,将国家科研项目应用到产业中,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利用资源。国内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横向联系,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联盟,交叉许可专利,共享专利权等,将各家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共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内企业在高端医疗影像市场中的话语权。
一、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根据EvaluateMedTech的统计,2011-2015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5年,销售额达到3900亿美元以上。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至4775亿美元,2015-2020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研发投入也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达到248亿美元。
2.影像诊断设备市场的发展
市场规模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影像诊断设备约占10%的份额。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影像诊断设备销售额达365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销售将达到400亿元。
发展历程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X线,无意中摄下第一张手部骨骼图象,医学影像学首次步入人类医学,开创了放射诊断技术的新纪元。随着各种新型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放射学由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包括CT、MRI、超声、核医学、CR、DR等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的现代影像学阶段。
到21世纪,医学影像设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扫描速度、多功能的集成、多种影像设备的融合已成为医疗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1]目前,我国中低端医学影像设备发展趋于成熟,而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技术壁垒较高的高端设备都被国外的大公司所掌握。
本分析报告将对以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X线机,超声成像设备为代表的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全球和中国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专利的角度,来看看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壁垒和国内公司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二、全球专利概况
截至2016年6月,高端影像医学设备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6万件,经过同族合并,专利族也达到了9万多个。(一个专利族是指有共同优先权,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多次公开的,内容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
1.全球申请趋势
1972年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问世,伴随着新技术的研发,专利申请也逐步增多。
由于80年代MRI开始应用到临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数字影像技术的使用,传统的X线机也迈入数字化行列,出现了计算机放射摄影技术(CR),专利申请量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增长。[1]
而在1997年,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DR)被首次使用,以美国为例,医疗设备的研发投入与销售额的百分比也在1997年超过了10%[2],专利申请量也从1997年起呈现指数型的增长。
进入21世纪后,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稳定,但在2005年,全球医学影像专利申请量出现了下滑。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后续的分析。
三、中国专利概况
中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初高端产品靠进口,中低端产品以仿制为主。伴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诞生及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流通,我国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依靠仿制生产的方式遭遇到了法律和市场的挑战。到2003年,国内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有9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工业产值达600亿人民币左右。自主设计,集成创新也逐渐成为医疗设备发展的新兴主流。
从patsnap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发现,截止到2016年6月,在影像医疗设备领域,国内已经公开的专利数量达到1.6万件。下面将从国内外的主要申请人来分析中国的专利现状。
1.国外申请人在华的申请趋势
五大巨头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中国申请专利,从2000年后,专利申请量增长趋于稳定,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都遇到过申请量上的波动,也凸显出几家巨头在中国的研发策略和业务发展上遇到的挑战。我国作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重要进口国家,产品的进口也必然会带来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这也体现了专利制度的价值,保护专利权人利益的同时,提高社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的进步。
2.国内申请人在华的申请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在高端医疗设备,如技术密集的医学影像设备上,技术储备和市场份额上距几家巨头仍有较大差距。从专利数量上看,我国企业从2000年开始自主创新,并用专利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在医学影像设备上,国内企业和研究所的专利拥有量排名靠前的五家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苏州边枫电子科技,沈阳东软医疗,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也较符合:2006年,国务院8号文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领域里明确列有“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等”。近20年内,国家科技部门在广州,成都,北京,沈阳,深圳先后建立五个国家级专业医疗器械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研发策略比较
研发策略雷达图的算法是智慧芽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发,从8个不同的维度对比各个公司研发策略。(数据覆盖2010~2015)
本次分析中我们以深圳迈瑞公司为例,对比国内企业与国外“三巨头”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和日本东芝公司在高端影像医学设备领域的专利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挖掘出国内企业和国外巨头相比,在研发策略上的异同。
在市场推动和专业化这两项的指标上,深圳迈瑞与行业内的领头羊比起来,拥有不俗的表现。证明国内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较快,同时在专业领域的布局较多。
但合作性,国际化,学术驱动这几项的表现,国内企业做的并不多。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存在着研发时间长,所需资金大的难题,国内的企业应该更多与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双方的资源。如清华大学和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在CT探测器和超声成像技术上均有较多的专利申请。
在质量提升和数量提升上,深圳迈瑞公司从1997年的第一件专利申请开始,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专利数量上稳步提升,专利对市场的支持作用也逐渐显现。随着迈瑞公司全球化的发展,pct国际申请有160余件,美国专利申请甚至拥有400多件。
总结:
全球专利概况
1)目前,全球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专利已超过16万件
2)全球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专利分布:日本,美国和中国排前三名。近四年的专利申请量,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和美国。
3)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专利量,全球前五名的企业分别为:东芝,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和日立公司。
4)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和X线成像设备上,主要的专利持有者就是全球排名前五的公司,但是在超声成像设备上,除了五大巨头,还有众多的其他公司参与其中。由于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也有更多的厂家和研究所在此布局专利。更多报告下载,登录智慧芽学院x.zhihuiya.com
中国专利概况
1)目前,中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专利已超过1.6万件,国外公司相比国内公司,专利布局更早,专利持有量也更多。
2)以深圳迈瑞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与国外巨头的比拼中,虽然专利拥有总数较少,但是在市场推动性和专业性上,可以和国外巨头一较高低;在专利质量上,深圳迈瑞公司也有不俗的表现。
3)国内相关企业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上,已有不少专利布局与飞利浦公司的专利数量比较不处下风。
4)建议:国内企业应更多的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合作,将国家科研项目应用到产业中,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利用资源。国内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横向联系,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联盟,交叉许可专利,共享专利权等,将各家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共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内企业在高端医疗影像市场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