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炎夏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坚冰似乎有消融的痕迹。
“最近两年,我们的大型治疗设备终于开始进入国内的三甲医院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深圳一家生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企业人士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谈起行业变化时,唏嘘中带着欢喜。
在国内三甲医院,国产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占有率不高。虽然暂无官方统计数据,但是据多位业内人士观察,50%以上的中端产品依靠国外进口,高端的进口率甚至高达90%以上。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则由于技术、资金和回报期漫长等问题,发展缓慢。
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到211.7亿美元,增幅5.73%,但是出口产品仍以一次性医用耗材、医用敷料、按摩器具和中低端诊疗器械为主。高值耗材、CT机、磁共振仪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
不过,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医疗器械企业强势崛起,开始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该行业也因此正逐步向中高端的价值链上游转移,实现进口产品替代。
与此同时,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可以预见的是,大量中小生产企业面临着行业洗牌,优势资源和市场将进一步集中到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